中国领土辽阔,地形复杂,气候多样,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,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。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。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菌,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。由于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历史悠久,我国在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都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革新,在某些领域一直居于国际领先水平。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色,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属于低成本产业,注重发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,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成功典范,为世界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做出了有益贡献。科学家们预言,21世纪食用菌将发展成为人类主要的蛋白质食品之一。
由于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,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,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产大国。1991~2001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、出口量及世界产量(鲜重)综合统计资料。 目前,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5%以上,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%,占全球贸易的40%。2002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为867万吨,加工后的总产值408亿元。目前,中国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%以上,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%,占全球贸易的40%。主要分布在黑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苏、福建、广东和四川等省。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,2003年出口创汇已超过6亿美元。食用菌产业在发展我国农村经济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,开发新的食品和药品资源,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近年来,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增加产量的同时,更加注重提高质量、保证安全,食用菌生产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。食用菌产业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目标,将向以下方面发展
(一)特色菇业
利用本地自然资源、市场和技术等优势,瞄准市场需求,引进或开发1—2个适合当地发展名优珍稀品种,实施产业化开发,形成从菌种生产、商品菇种植、病虫害防治、产品包装和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,并组建科技、信息以及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远销组织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,最终形成规模特色。
(二)生态菇业
无公害种植技术,把保护菇业资源与环境和菇产品的卫生安全融为一体,最终实现菇业可持续发展。我国加入WTO后,必须发展生态菇业技术,只有实现无公害种植,才能生产出安全的菇产品,这样,我们的菇产品就更易打入国际市场。
(三)创汇菇业
瞄准国际菇菌产业市场,充分挖掘本地菇菌产品的资源与技术优势,种植一些创汇品种,如白灵菇、杏鲍菇、真姬菇、杨树菇、茶薪菇、松毛菇、牛排菇、金福菇以及优质花菇、蘑菇、滑菇、木耳等。
(四)休闲菇业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节假日增多,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,对菇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用,而且要满足休闲度假,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。因此,应将菇产业种植生产与旅游观光、采摘自食、观赏、盆景等综合开发结合起来,协调发展,建立一批环境优美的休闲菇业基地,通过食用菌观光旅游,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了解一些菇业基本知识,欣赏购买新特菇菌,采摘鲜菇菌子实体,体会一下收获的喜悦。与之相关的设施菇业,盆景制作技术,珍稀品种栽培技术和配套相关产品开发技术将得到发展,成为菇产业中的一项新型产业。
(五)保健菇业
食用菌目前主要用于菜肴,它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、誉称为“山珍”,如洁白肥嫩可口的草菇、味如鸡丝的鸡腿菇、黏滑多胶的木耳、清嫩可口的竹荪、香郁诱人的香菇、肉质细腻的口蘑、鲜美质脆的羊肚菌、水果清香的鸡油菌、鲍鱼海鲜风味的侧耳等,都是享誉古今中外的美味营养食品。但近几年来部分品种发展过快,出现供大于求,深精加工没有跟上的现象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对保健类的菇产品情有独钟,把食用菌所具有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和多糖成分等渗透到各种糖果中,或把食用菌直接制成风味食品,使消费者在食用这些产品时,一方面获得美味享受,一方面又获得食用菌提供的营养和免疫保健功能。如木耳糖、灵芝糖、平菇花生糖、香菇软糖、猴头牛皮糖、奶耳蛋白糖及香菇松、香菇笋豆、金针菇干、油浸金针菇、蜜银耳、桔瓣银耳、冰糖樱桃银耳、银耳果冻、咸辣菇条、菇类豆酱等。另外,食用菌还有经过精加工的口服型和外用型的美容制品以及灵芝胶囊、菇菌片、密环菌片、云芝多糖片、健肝片、舒筋散、云芝肝肽等产品。总之,在产品结构上,发展优势产品,开发珍稀品种;在生产技术上,向机械化、集约化方向发展,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;在生产经营上,坚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,开发保健食品,提高综合效益;在产品流通上,发展专业批发市场,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连锁店,使小包装鲜菇直接进入超市柜台。在食用菌消费上,努力宣传食用菌文化,食用菌产品已作为健康、时尚食品摆上家庭餐桌;在对外出口贸易上,加强对外宣传,扩大国际交流合作,拓宽出口渠道,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。中国食用菌产品正稳步走向世界。
南昌科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食用菌的生产、研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案,譬如蘑菇的增产、食用菌的保健等等,详情点击: